工作道:對我而言,從零開始的行銷人是這樣煉成



先前看了小圭談他的心路歷程,十分有感,於是也想來聊聊自己的歷程。以下單純為個人偏見,不代表每個行銷人,感謝。
我在講課時總喜歡特別介紹自己不是商學院相關科系出身,而是讀了九年土木轉行銷;這麼強調不是想表現自己屌得不要不要,而是想讓每一個在座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我可以,你們其實也可以。尤其是如果到學校講座或是授課,特別會強調這一點,因為連我這個到了研究所都還在拌混凝土、每天跟數據搏鬥的工學院學生都可以當個行銷,商學院生花了四年甚至六年鑽研商學知識,沒道理會比我差。
今天其實也有相當多學生,甚至是社會人士,對於未來充滿迷惘。我就曾經遇到有人來問我:他目前做什麼什麼工作,但是對行銷跟文案很感興趣,有什麼辦法可以轉職?是不是應該上什麼課?或是自己需要做些什麼準備?我想自己的經歷應該是可以幫助到某些人,所以想說整理一下自己如何從一個純樸土木人,變成今日這個浮誇行銷人。
這是我個人行銷學習經歷,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雖然我有時候也會莫名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要吃這行飯,過去幾年都是一場誤會,但實際上我也不是沒有下過苦工。我有曾經幾年,平均工作時間是每天14-16小時,周休半日;基本上我工作一年等同於一般上班族兩年,這就是我在認知進入職場時間晚又是轉換跑道,自我要求的基本功。
相當多人認為廣告行銷有技術門檻,但實際上如果以一個初入門者來說,廣告行銷是最沒有門檻,只要你有心,以及新鮮的肝。
我以前也都沒在聽課,反而是出來講課之後會偶爾去聽一些我本身不是那麼擅長的課程,或是去學習其他講師如何把課講好。那麼我又是如何透過自我訓練,把原先應該當監工的命格轉變為行銷?我想就提供一些個人經驗,給大家做個參考。

版權所屬:123RF 版權商用圖片

一、觀念:觀念是行銷的骨

我一直很強調觀念,那是因為實際上我自己就是從最基礎觀念開始學起。在還沒出社會前,我連什麼叫SWOT都不懂,因為做土木研究不需要懂這些東西。事實上我也是在因為過去擔任過文字工作者的經歷而錄取第一份工作(婚紗店行銷)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好一個行銷。
當時我就是從最基本的4PSWOTSTPBCG矩陣這些東西開始從頭了解行銷究竟是什麼?
但事實上觀念只是讓自己擁有架構能力,目的是為了讓「觀察」可以更邏輯化。

二、觀察:觀察是行銷的肉

我在很多課堂上都說過:「對我來說行銷相當簡單,我只關注兩件事,就是消費者以及消費者需求。」這就是觀察之目的,你必須時時刻刻觀察生活,甚至於學會用創意來讓觀察活起來。那麼究竟要觀察什麼?舉凡用眼睛看到,都屬於觀察,包含閱讀。
觀察是為了讓自己了解更多,也就是我常說:身為一個行銷就是要什麼都略懂。
觀察是閱讀,也是學習,你不需要什麼都實際操作,但是你必須要透過觀察,讓自己對很多東西都懂。多數人在出社會之後,都會把觀察跟閱讀給自我限制在「工作」相關。
但事實上對我來說,產業觀察只佔了日常一小部分。我一樣會觀察產業現況、閱讀一些行銷相關書籍、雜誌,但是我更樂於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多認識一些各行各業有趣的朋友,並觀察其生活,目前大家都在聊什麼流行、新奇玩意兒。
如果你可以透過觀察,開始逐漸發現生活許多有趣的人事物,那麼你可以進入下一步──「研究」。

版權所屬:123RF 版權商用圖片

三、研究:研究是行銷的腦

說話機八如我,曾經這樣酸過別人:「如果不思考,要不要考慮把頭卸下來,掛個沒用的東西在脖子上,不嫌累嗎?」
思考,對做好行銷來說相當重要。今天當你閱讀了許多知識,觀察到相當多現象,你是否都思考了呢?而思考核心就在於研究,你要去研究為什麼會是這樣?又為什麼不是那樣?如果什麼環節改變了,是否又會變成另一個情況?
雖然說我讀了土木所,最後並沒有走土木,但我一直都很鼓勵大學生有機會都去讀研究所。因為在求學階段,只有研究所會培養一個人思考能力,這同時也是研究所應該存在的價值。同時,讀研究所時你無法不思考,因為每個禮拜都要meeting,即便遇到一個教授幾乎都不meeting,透過寫論文過程,你還是要閱讀大量國內外文獻,逼自己去「觀察」別人怎麼思考。
等真正能對每一個觀察現象都深入研究跟思考後,真正想讓自己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行銷,我覺得最重要,同時也可以說是個人「行銷武士道」最核心的精神就在於「質疑」。

四、質疑:叛逆是行銷的靈魂

「做研究就是要學會質疑你所見,即便那是指導教授的論文。」我以前還沒讀研究所時,看到一則討論研究的文章是這麼說。
但事實上,台灣研究所教育訓練,會教你這些的教授不多,甚至多數教授不允許學生如此。但是叛逆如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無論是做論文研究還是做行銷。
我們必須知道,今日留存下來的各種學問,都是透過質疑才出現。當你只會閱讀/觀察、研究/思考時,你只是在繼續用那些舊理論來面對新趨勢,甚至於被「方法」給框架住。

版權所屬:123RF 版權商用圖片

五、方法:方法是行銷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我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想問:方法呢?怎麼都沒提方法?行銷沒有方法套用該如何進行?這其實是多數行銷人最大的問題,太過於依賴方法,以至於讓自己被方法給侷限。
又或者應該說,身為一個行銷,你想要獨特於他人,你該做的是融會貫通前面幾個項目。你必須以正確觀念為基礎,接著觀察目前市場、各種行銷趨勢及方法後,深入研究「為什麼」,思考是不是還有延伸可能,甚至於去質疑推翻這些現有理論跟方法。
我最常讀的商業雜誌是《哈佛商業評論》,哈佛的文章就幾乎都是研究型文章。當你讀《哈佛商業評論》時,他不會去教你該怎麼做、做了又可能獲得什麼成果、又該如何審視成效;這些文章只會拋給你一個發現或是一個理論架構,讓你用觀察到的現況套入好好思考,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性。
今天你在書上、網路上所能看到包含我寫過,那些討論行銷方法的文章,其實撰寫當下都是談論一個已經板上釘釘的「現在狀況」,當你跟著使用了,事實上也只是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克隆人,無法表現出身為行銷人的價值。
你是否想過,寫出那些方法論文章的人,他們可能是在觀察前人方法後,去思考並質疑,進而找出一套獨特解讀方式來發表?就如同我常舉例的「轉換漏斗」。
當你談論「轉換漏斗」時,你是單純將其套用到自己的行銷模式當中,想著我必須放大初期受眾,才可能為品牌取得更多忠誠護航者?還是去思考在模型當中有哪一些環節是可以去放大,讓轉換模型不再是個漏斗,而變成是轉換花瓶或是轉換水滴?
想當好一個行銷人,就是要當後者,而非前者。







 facebook直接追蹤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