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道│個人品牌輸出內容,應該避開哪些盲點?


  上個月臨時起意在Clubhouse開了一個主題叫「30分談行銷」,連續三十天開房,每天晚上9點30分用30分鐘探討一個行銷問題,最後一天想說乾脆湊整個月,又開了間房來聊聊這三十天在幹嘛。

  其實這三十天我在做的事情就叫輸出,而且是沒有目的性輸出。

  我這三十天裡因為房間主題都排好,也都確定會於每天晚上9點30分開房,所以幾乎沒對開房做推廣,期間也沒提過半句要人追蹤我個人帳號或Club。

  一天30分鐘加起來也15個小時,約莫相當於兩堂課的時間,過程中我完全沒錄音,所以也不可能同時經營podcast。

  真要說我這三十天到底在幹什麼?大概就是在展示知識內容創作者怎麼去做到持續又低負擔輸出。

  近幾年個人品牌經營算是一門顯學,很多人都因為想經營個人品牌開始創作內容,坊間也有不少面向內容創作者的課程;在上課當下有人盯著要持續產出不難,但是課程上完後如何持續才困難,先前也有人特別寫信問過我如何持續產出知識內容,並建立出知識架構相關問題。

  特別是內容創作者很多都會追求日更,我自己如果單算真正稱得上日更,目前訂閱社團裡除了過年會休五天,否則假日都日更的每日觀察已累積912篇,大約2.4年。

  日更要維持最重要就是需要動機,我個人動機很簡單,因為我有錢拿,這就是相當強烈動機,但是這已經是來到個人品牌「變現」環節。

  而這三十天於Clubhouse開房談行銷其實就是在進行毫無任何利益可言的日更,雖然只是先嘗試開三十天,但如果我要繼續做下去,可能嗎?老實說沒問題,因為當初決定開這個「30分談行銷」就是因為我已經累積一千多篇內容,想說就算一天開一篇來講,講到Clubhouse倒了都還說不完——雖然後來除了第一週外,其他幾天主題都是自己額外發想。

  內容創作者無法做到日更,除了缺乏動機之外,大概還有幾個問題:一、Loading過重;二、落入純粹輸出的迷思。


● 低負擔輸出才能確保維持高頻次內容更新,建立個人品牌。


  第一點其實相當簡單,很多個人品牌經營者因為希望內容有長尾效果,所以都寫長文,一篇1500-2000字的長文,如果對撰文有一定熟悉度者約莫一小時可完成,但如果對寫作還不熟悉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如果又是下班來做這件事,別說日更,要持續更新可能都相當困難。

  如果是經營IG,那可能負擔可能會輕一點,當然這就只能從社群擴散角度建立效益,藉由SEO可帶來長尾效益不是那麼大。

  我選擇在Clubhouse上開房輸出就是一種Loading相對輕作法,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不開直播或是Podcast?開直播我還要注意穿什麼衣服,錄Podcast還要搞設備、剪接,我這三十天每天就是時間到了耳機戴上,APP打開就開始講,30分鐘之後沒人要上台就關房,接著繼續去忙我的事。


● 新手高頻又單純只輸出,遲早會讓知識池乾枯。


  針對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落入純粹輸出的迷思,我在8/14當天開房主題「經營個人品牌別落入只看輸出成果的盲點。」主要就是在談這個。

  很多內容創作者最後斷更理由很多不是沒東西可寫,而是寫了都沒什麼人看就更沒動機寫。沒人看會斷更,有人看其實未必就好,最後會開始被流量綁架,然後惡性循環變成寫不出東西。

  我這三十天開房過程中,只要台下有人出現我就開始講,過程幾乎都不去看房間人數多少,手機就是擺著停留在最上面,因為後來有些好友加入,底下第三層聽眾到底多了多少人也不知道。

  我也不在乎有沒有人要上台,即便有兩天房間討論比較熱烈,也是一個小時就關房,原因很簡單,我只是單純長是在輸出過程中進行再輸入。

  雖然我開房幾乎都不做筆記,但是講之前、講的過程中、講完後有人發問,我其實都在重複思考當天主題跟發問者問題。特別是透過Clubhouse即時分享這個特性,幾位朋友上台分享、討論時,他們講述時也幫助我思考,讓整體知識架構更加完整。


● 比起為了流量及品牌輸出,更該思考輸出過程之獲得。


  我做訂閱之後因為也沒那麼多餘裕寫什麼內容(一開始是訂閱方案是一週兩篇),一開始會選擇在Clubhouse開房談行銷,也是因為想跟一些持續有追蹤我或是課程學員有個交流管道。

  而也因為做付費訂閱,目前所寫內容就只提供給一百多個訂閱會員看,本身基本上沒有什麼流量;但也因此,在寫這些內容過程中,比起流量這些輸出獲得,在內容製作中閱讀、思考,對我整體知識架構都有很大提昇。

  這些輸出時進行輸入的過程,除了讓課程持續優化外,其實在客戶服務方面也提出不少新的架構來做輔助,觀察到的東西實際套用在客戶端也都沒有太大問題。

  對一個內容創作新手來說,其實拋掉一些有的沒的,單純思考輸出內容對自身知識架構建立到底有何幫助?這個問題才是關鍵。

  網路資訊已經相當膨脹,當因為知識基礎還不夠厚,只能寫一些基礎知識時,自然不太會有流量產生。但是如果本來就不是為了流量而寫,先從一些基礎東西開始持續輸出,並為了建立這些內容進行輸入,最後自然會慢慢有一套自有知識架構出來。

  最後還是要再分享提過很多次的道理,當你問幾個成功建立個人品牌的內容創作者如何做內容,他們都會跟你說別為了流量而寫,要自己真對做內容很有興趣才有動力。

  這類言論很容易被當成是倖存者幹話,或是被指責是藏招不想分享,但這是事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