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真的發現這裡一系列關於社群行銷的相關文章,似乎談的都是facebook的東西,為避免造成大家產生「社群行銷等於facebook行銷」的誤會,其實早就有寫一篇淺談社群行銷的想法。
這裡的社群相關探討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偏頗,其實不過就是是因為手邊關於facebook的行銷資料及例證較多。但似乎也在先前就稍稍的說明過,facebook其實也不過只是社群行銷的其中一個環節。
談社群行銷,有些人會將所謂的社群定義為“社群網站 + 部落格 + 微網誌”,但對我來說,個人相當重視後面的行銷二字。就如同上面圖中所顯示的三個環節裡,我列出的就是目前大多數的社群行銷人一定會採用的行銷工具。
在這當中,其實還可以串連出相當多的內容,諸如與facebook相近的Google+專頁,Plurk及Twitter等微網誌,YouTube、Instagram或Pinterest等外掛或是功能分站。
但今天的探討僅先針對銷售官網、粉絲專頁跟部落格來談,一方面除了是因為主要討論一個基本的銷售性社群概念外,另一方面純粹是因為我懶得規劃太複雜的架構(遭毆)。
討論的開始,我必須先殘酷的告知一個事實,那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一些成功社群行銷案例,如果不是本身就品牌夠硬、知名度夠廣,大多都是採用上圖的方式操作。透過facebook廣告(針對專頁)及其他網路廣告(針對銷售官網)的投放,快速的累積出社群的流量,並透過各個平台的操作,增加觸擊外部TA的可能。
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商家來說,左邊兩個標示為紅色的箭頭大多都是無法成立。以這個架構來說,失去了這兩個如同開關的關鍵,基本上這個社群就如同是一灘死水,不會有什麼人聞問,就如同相當多粉絲百來個、或根本無法引發購買的銷售官網。
但是並不表示沒有廣告預算,就做不成社群行銷,只是需要多花費點精力。
真正的網路社群,不單單只是自己的官網、粉絲專頁及部落格(結合其他的balabala通稱主場)。所謂社群是建立於一個共通的主題或興趣之上,這樣來思考的話,除了自己的主場之外,在浩瀚的網海之中,一定還有相當多的外部興趣社群存在,沒錢投廣告直接建立出自己的社群力,就是要想辦法從外部興趣社群切入。
你可以把主場以外白色的部份都當成是密密麻麻的消費者,自己的主場加上N個興趣社群(論壇/BBS),可能還有一些像知識+(這東西其實有些爛梗了)總和起來就是整體的網路社群。
至於社群行銷,在我的觀念裡無非就是如何將“主場以外的消費者都拉進主場”,目的當然必須回歸行銷的根本:「將整個過程連結到購買行為,以開闢出市場。」老實說,我真不喜歡談「和粉絲搏感情」那一套;當然如果你經營的是非營利事業的話,就又是另一回事。
透過這樣的概念,我們可以多畫出兩條箭頭,表現出如上圖所示的架構。標示外部經營的黃色箭頭,可以直接串連粉絲專頁跟部落格(外部社群行銷請勿直接串連官網,會淪為低俗的廣告);但真要這麼做的話,建議使用部落格,因為多數的人都已經習慣部落客的存在,從部落格切入會較適合發展,不至於剛搶灘就被爆頭在岸邊。
當然,真正深入的操作,也不適合太過直接的連結你的主場平台,應該是要像圖片所標示的多點迂迴,或許是利用多重社群分身平台交互討論;更適合的是純粹在外部社群上發佈討論跟互動,透過“集客式行銷 Inbound Marketing”的操作概念,讓網友因為好奇心驅使,自己主動發現你的主場。
過去張貼前面幾張圖較為基礎的社群架構的時候,就有人跟我說:「這些我都知道,問題是該怎麼做?」基本上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請將上面的幾張圖都確實的進行比較,去分析每一個增加跟調整的內容。
在這些架構圖當中,所調整的每一個項目或修改的文字,都能另外寫出一篇專文,一整套社群行銷內部所包含的學問,其實是相當系統化的一套行銷學問。
透過這樣的概念,如果真要說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無非就是執行社群行銷如果目的在於促進銷售的可能,那麼必須掌握兩大基本要求:1. 至少讓人家知道你在販售/服務什麼;2. 讓這些人知道你很專業。
facebook直接追蹤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