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道:重新解讀「錢多、事少、離家近」


圖片來源 >>> http://goo.gl/FRLzdb

邁入初老,偶爾跟朋友相約吃飯,席間有時聊的也都是工作(整個老派);在網路上,也都會有一些人詢問一些工作的事。當然,更多的時候是透過觀察,去發現一些現代人對於工作的兩三事。
「錢多、事少、離家近」這個傳統的工作價值評估,來到今日似乎成為草莓們的原罪,彷彿追逐三項全能就是一種對於人生不負責的態度。但是真該是如此?
如果拋掉這三個指標,工薪族似乎只能為自己規劃一個美好的未來,好催眠自己撐過每一天的辛勞。換個角度想,這不也是一種對人生不負責任的思考模式?因為你的美好未來,大多時候是掌握在別人的手裡。


將工作明確的訂立出一個評估標準,其實相當重要。「錢多、事少、離家近」雖然看來庸俗,但卻也是人生當中決定相當多事情的一個標準。
只是我們用現今的環境來看這三項標準,老實說也已經不夠實務。以現在的工作環境來說,我們不妨可以將這三項傳統的評估指標轉換為:

錢多 發展機會多  
事少 雜事少
離家近 離理想生活近


談工作的發展機會

「錢多」是在台灣職場進入22K元年開始,許多老一輩的慣老闆習慣拿來指責年輕人的一點。但是換個角度想,錢雖然是工作最基本的價值,但有時單從薪資來評估,也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另外一個窘境。
我們二十幾歲踏入職場,可能到五六十歲才能退休,這當中的三四十年中有相當多的變數。高起薪並不代表就是高調薪,低底薪有時也不一定象徵就是沒發展。更別說,人生數十年,你不一定就只能一直待在一家公司當中,或是一直當個工薪族。
這個時候,你與其去計較別人能給你多少薪水,倒不如思考這份工作可以為自己帶來多少的可能性。這家公司是否還能教你什麼?在這家公司當中是否還能有更好的發展?又或者,透過這家公司的經驗,自己可以獲得什麼樣的發展?不管是在職還是轉職,不看「錢」而是針對「發展機會」,才是最適合打工族的著眼方向。


談工作中的雜事

過去大家追逐的是「事少」的工作,但是現在如果還天天將「事少」掛在嘴邊,不但聽起來草莓,甚至還有點魯蛇。凡是工作,都沒有所謂的輕鬆沒什麼事幹,但是我們可以追求並要求工作當中的「雜事」少
一份工作或一個團隊是否靠譜,就是看雜事多不多。所謂的雜事除了包含字面上,主要業務以外的工作(如幫老闆接小孩、幫老闆娘照顧寵物、因應公司人力縮減,支援非專業部門之工作)外,另一項就是公司花了多少時間在進行「有效業務進度」的浪費上
有一些公司,會有內部溝通不良、外部也溝通不確實的問題,如此很容易造成有許多時間都是耗在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的「會議」或是「修正」之中。最怕就是會議又沒效率,修正又無法讓客戶/上級滿意,造成不斷的在正常上班時間空轉,正事卻必須要透過加班來完成。
身為一個積極向上的有為青年,我們不能追求「事少」的工作(即使你真的很想),但是你必須學著判斷,你的工作是不是有太多的時間是消耗在「雜事」之上。


談工作與理想生活的拉扯

過去,我們談工作要「離家近」,但是所謂的「家」似乎又顯得相對含糊,也會成為另一個限制自己無法全面看工作環境的阻礙。
離家近,我們基本可以評估交通時間、交通方便性;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有一個工作能讓你有更好的發展,足以讓你可以離家到公司附近租房子,不也是個離家近的工作?
更別說人生當中對於「家」的定義其實有相當多,我們與其去評估一份工作是不是離家近,倒不如思考這份工作離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有多近。有的人追逐的理想生活是能享受自己的下班時間,有人渴望的是能多點時間陪伴家人,有人希望不錯過自己小孩的成長,有人追求每年都能有一個長假可以出國走走。
我們無法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也無法明確的肯定未來能獲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對於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我想大多數的人心中都能勾勒出一個明顯的藍圖。選擇一個離家近的工作,其實就是要懂得從工作跟生活中拿捏出一個理想的型態,而不是為了工作,讓自己離內心的理想越來越遠。
除非,你的理想生活就是當一個工作狂。






直接追蹤facebook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