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許小嚕,今天要跟大家說一個金排球說故事的故事。
看到第一句,我相信有相當多的人會聯想到一個人,也就是在近期瞬間竄紅的「谷阿莫」。之所以選擇在一堆人都談過谷阿莫之後再來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沒梗了我突然在前幾天才發現:他其實創造了一個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他的個人品牌價值。
一直以來,我挺不喜歡這個人,因為他就是一顆金排球,口條也沒相當優異。單純以聲音作為表演工具來說,他相當乾(尤其是他很愛的科科特別乾)、語調的起伏又十分平淡。如果今天是要應徵一名廣播從業人員的話,他一定會被刷掉。
圖片擷取自暴走大事件 |
但是他卻竄紅了,而且是在十分短的時間內,瞬間在兩岸崛起。特別是在這類型的語言詮釋表演已經各據山頭的對岸,他還能擁有相當的聲量,甚至是讓許多人特地來談論他,足見這個人不簡單。尤其我只看過他不過兩三部片的情況下,就能深刻的將開場白跟這個人聯想在一起,就足見這個「品牌」的價值。
但實際上,即便有許多的反對聲浪出現,甚至於因為他的片源跟圖片來源都充滿了道德爭議而一度遭停權,但現實就是他成功的擄獲了批判他的聲浪之外更大的群眾聲量,甚至在逐漸將創作題材延伸到電視劇及自創題材之後,開始拓展他的威脅利基。
我認為,從谷阿莫的崛起,可以讓許多經營個人品牌(部落客/名人自媒體)的「評論者」,找出幾個值得參考並思考自己作法是否需要修正的方向。
圖片擷取自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
一、找出你個人特色
就如同我選擇以谷阿莫的開場白做為本文的開頭,是因為如果你仔細的分析他或者是今日許多成功創造自媒體品牌的人,會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鮮明的「品牌形象」。
這不單單是口說創作者可以完成的工作,以文字評論者/創作者來說,電影部落客左撇子習慣以「N件事讓你的XXX更好看」就是相當鮮明的例子;其他例如像宅女小紅、丹妮婊姐更是擅長用獨特的口吻,讓讀者明白辨識她們的案例。
二、再創作的創造力
今天有相當多的評論者,包含我,都會犯相同的錯誤,就是在評論的當下其實忽略了再創作。以谷阿莫來說,他將一部平均約兩小時的電影甚至是十幾個小時的系列,濃縮成三到五分鐘的同時,就是在進行一個解構再結構的創作。
谷阿莫會刻意的挑選電影的矛盾點來刻意強化,或是擷取相同題材的「公式」來調侃,做為再創作的重點。我也曾經在撰寫《美國隊長2》的時候,選擇不討論電影,而單從角色本身的特質來發揮。再創作不但是考驗你對評論物的熟悉,更是訓練觀看事情角度跟文字拿捏的方式。
三、加入自己的專業
在網路發達的現代,成為一個部落客已經不是一件多特別的事。單就評論電影這件事來說,許多今日檯面上的影評人,過去都具備影視製作或是媒體的經歷,評論/討論電影這件事本來就是他的工作。
但當今天你的本業並非是媒體或是影視相關的時候,是否就不該進行電影評論呢?其實,這才是你最能表現出自己特別的地方。就如同中國曾經有人評論過谷阿莫實際上是透過這樣的表現方式,在訓練自己的腳本創作;我也曾經在撰寫《變形金剛4》的時候,選擇從行銷及市場的角度切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切入不談電影,迴響是否就比較差?有的人談配樂、有的人談電影技術、有的人談題材延伸的歷史或是補充資料,即使完全撇開電影,找出方向的話,相信我,會比你想像中好很多。
四、放低自己的視野
以「評論」這個行為來說,如果不是從事件/文本的專業面切入,要評論得深入,一定程度的「哲學深度」是必備的,因為唯有這樣,你才能表現自己評論觀點的不同。但是這真的是觀眾需要的嗎?或許他們根本不想懂,尤其是針對電影。
谷阿莫時常被嗆只是在講電影劇情,絲毫不存在自己的觀點,對此他提出的說法是:
來這邊只是聽我說一個我喜歡的故事,我不評論故事背後的含意或導演拍攝的用意,因為那些東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謝謝。(轉載自谷阿莫YouTube)
我們今天看到相當多同樣評論電影的人,會提出很多對劇情安排、演員表現的延伸思考:這邊這樣呈現balabala、這個劇情似乎代表balabala,但實際上真是如此?我認為,除非是創作者自己說,否則都只是「猜測」。對此,我謹以一個作家朋友說過話來解釋:
常有讀者跟我說:「某一段劇情的安排讓他好驚訝,原來之前某個角色的行為是因為這樣,而且讓他覺得balabala。」但實際上,我寫的時候根本沒想到這些。只是事後聽他們這樣說,似乎也挺合理的就是了。
看到這裡,發現盲點了嗎?其實谷阿莫的竄紅不是什麼偶然,只是他了解一般觀眾要的東西有多簡單。放低自己的視野,為的就是想想你想觸擊到的「多數TA」需要什麼?而別只是為了表現給跟你一樣的少數人「孤芳自賞」,而推開你應該觸擊的多數族群。
facebook直接追蹤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