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道:吸收所學,而不被所學框住


via:http://goo.gl/tMhmE

適逢畢業季的到來,來談談關於工作跟所學的兩三事。
其實這幾年來,接觸到的許多客戶都會問我是學什麼?讀什麼的?當我說出所學是土木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露出訝異的表情;當我接著說出連研究所都是讀土木的時候,更有人會為我覺得可惜。
一般的人都會覺得,沒有從事土木的工作,不可惜嗎?如果單就六年的學費投資(我是技職體系的,還讀了九年土木)來說,當然花了那麼多學費,卻沒有學以致用,是一種教育的浪費(郭董Sorry)。
但是對我來說,教育跟學問的核心其實在於你從中獲得了什麼?擷取了什麼?而不是片面上的讀的是什麼?

via: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750/i1750585.jpg

我發現台灣的教育普遍教導給學生的是:把自己限制在一個框架裡。如果是醫科的,卻沒去從醫,那也許稍微可惜了一點,卻也不是必然(EX仆街少女的Karren)。但以我身邊的一個案例來說,我認識的一個親友,法律系畢業後一直在考證照、考公職,從沒有從事過任何其他工作,幾年來他只是不斷的去擠那個窄門,也沒考慮過其他工作。因為他認為:讀法律的不是就該做法律嗎?這似乎也是台灣相當多窄門通關者的人生歷程。
但是就我來看,法律的學習過程裡,除了制式的法律條文跟應考之外,另一個核心價值無非是邏輯跟思維的整辯能力,這在商業談判上其實是一個優勢,更是有助於進行商業性的思考。或許,沒有律師的資格,沒辦法成為企業的法務人員,但不代表你就不能進入企業;前提是:你怎麼證明跟找出自己的價值。
以我本身來說,其實後來在土木所學上的興趣跟研究所的學習過程,我走的是偏土木材料,這是一個業界普遍不太重視的領域。但是材料的研究,可以透過對各種變數的了解,歸納出結果;數據的整理、分析、判斷,甚至是自己透過文獻捕捉出自己的實驗應該有什麼樣的雛形,加以研判自己的成果究竟是新發現還是誤會一場,都是一個訓練。我也必須承認,在就讀研究所進行“做學問”這回事,對我後來的發展有相當的助益(前提是你真的有在“研究”)。
我想,多數的畢業生進入職場後一定都是先從所學開始,包含我自己也不免俗。只是差別在於,當年我是土木相關的工作(所學)跟行銷企劃方面的工作同時投遞履歷(興趣),會走上今天這條路當然不完全是偶然。
首先,因為我在學生時期就有從事過文字方面的工作,這是我進入行銷文案相關工作的門票。再來就是當時我求職的時候,營建業剛好處於最低潮,相當多的公司歇業,造成許多具有豐富經歷的工程師流動。之後同時投遞出的兩種履歷,反而是行銷企劃方面的工作先找上,也讓我順利轉換跑道。
當然,要切割掉過去幾年所學,重新開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獲得了機會的時候其實才是開始,跟商學院的人相比,就算他們大學玩了四年,那張畢業證書也足以踩在你的前頭。
比較快體認出未來的人,也許在大學時期就進行了轉系或重考的動作,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到了研究所畢業證書都拿到手了,才決定重來,那麼就必須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備。從事前的準備(說服別人你可以)到過程當中的自我提昇,都必須相當扎實。

via:http://www.hi-id.com/atcl/2008/03/mad_men.jpg

如果有心走廣告行銷這條路的人,廣告公司其實是您相當好的選擇。因為廣告公司並不會重視你的來歷,他們願意接受來自各個領域的人才,並提供磨練。當然一個一片空白的新人,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知名品牌;只是,都已經是畢業生了也該有個認知:如何規畫自己的生涯,決定自己未來的道路寬度,是你自己的責任!
雖然說廣告業必須時常加班,還可能會過勞死(參考:廣告小妹-廣告業還要死多少人?)。但其實廣告人自己要會評估未來,太多人都覺得只要撐下去,未來會一片光明。但是問題是有多少的廣告人,來不及等到光明到來就病垮了。再者又有多少人,熬了一輩子依然是個螺絲釘。在台灣做廣告可以嘗試的是當做過過水,了解生態、有經驗了,轉到客戶端或產業端去做行銷人員,也是另一個發展。(廣告公司應該習慣了XD
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要覺得拋棄自己的所學是個浪費,更不要讓別人來幫你可惜。人生隨時都可以歸零,這就像某些遊戲的重生設定,你必須從頭開始,等級會歸零,但是過去練出來的參數、技能點、裝備也許都會保留。重頭來過不一定代表就是真正的歸零,因為走過的路都會有痕跡。
  我沒有走土木,相當多的人質疑過我。但是這一段路我走了將近四年,我可以大聲的說:「我並不後悔。」這也是一個重點,如果真的決定要走這條路,就算路上充滿毒蛇猛獸,也要走的瀟灑。





facebook直接追蹤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