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道:經營粉絲專頁,從天天更新開始


via:ASHELY愛雪莉

經營粉絲專頁,相當多的人都會有一個問題,多久張貼訊息才叫頻繁?又一天要張貼多少訊息才夠?真要我來說,每天更新文章不過就是經營粉絲專頁的基本功
相信目前檯面上有相當多的社群行銷教學,都告訴大家至少兩天更新一次,也有部分的代管公司,是一週更新二到三篇,如果你的合作廠商屬於上列的其中一種,請告訴他們,這種操作模式已經不符合現有需求。
網路上有一個簡單的Facebook Pages分析工具叫fanpage karma,這個網路工具可以分析一個粉絲專頁的良莠情形,透過粉絲人數、討論情形、粉絲主動與專頁互動等雙方面交流情況,分析出一個專頁的優劣。


從上面的概要比較圖我們可以發現,每天平均發文數量越高的專頁,不管是Karma level還是Page performance皆可獲得較高的比例。當然這不是一個定律,也有可能平均每天貼文數多者(Posts per day差距約0.1-1),但因為討論率過低,而造成評比比較差。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如果Facebook的擴散率真的有所限制無法突破,那麼要讓每天總觸擊人數達到一個高點,你唯一能做的是增加貼文的數量,提高討論率;當每天一篇都不敷使用的時候,更何況幾天一篇?
除此之外,透過天天貼文更新,其實也可能會為你帶來額外的效益。如果有時常瀏覽專頁洞察報告的人,應該會發現新增的粉絲當中,有部分是來自於Facebook推薦,這個推薦是從何而來?今天僅針對一些個人淺薄的觀察提出一些看法。


如果跟我一樣沒事就在Facebook亂逛的人,應該會發現只要連入左邊工具列的“粉絲專頁動態”就會出現圖片的粉絲專頁推薦;同時,只要在某些粉絲專頁的頁面按讚時,也會跳出推薦粉絲專頁的列表。
但是,Facebook是如何判定哪些專頁值得推薦?個人大致推估幾個可能的運行模式:其一可能是主題類別,當你加入一個粉絲專頁的時候,他會跳出類似的專頁,就如前面的案例,加入左撇子電影博物館的時候,底下會跳出相關的電影類型專頁。


但是由推薦專頁混亂的程度來看,名稱似乎不是一個必要的選項?又或者是因為這些其他的電影相關專頁並沒有在後台開啟接受其他專頁推薦的許可。(Facebook相當賊,你必須同意幫其他專頁“推廣”,Facebook才願意幫你推廣。)
接著呢?個人認為專頁的活躍度應該也是一個準則。


就我手邊管理的日本工藝品粉絲專頁來說,操作期間其實並沒投放什麼廣告,但是後來一直陸續有粉絲加入,職業跟興趣也都跟專頁主題相當密合,從洞察報告也能看到有自推薦類表加入的粉絲。
從上面兩個比較圖也能發現,同樣是自推薦列表加入,上圖分類為主題興趣的專頁,跟下圖分類於公司的專頁,卻有著相當大的推薦差異;主題類別有6%的粉絲為推薦,下圖的公司類別則是只有2%
這一方面也許可能是因為專頁類型的差別,也可能是粉絲專頁貢獻比重的差別。我們可以發現,推薦列表其實有數量的限制,如何浮得比較前面?就目前個人經營專頁的一些線索,大致上推估以下幾個機制。

l 專頁名稱Facebook的專頁名稱具有搜尋效果,這是已經肯定。
l Facebook的優劣判斷:活躍優劣度的判斷,其實是一個模糊的地帶,粉絲的數量當然是一個標準,但是憑日本粉絲專頁過去不足一千人的規模還能出線,就表示有其他的參考值(fanpage karmaKarma level也許是個參考值,因為日本工藝的專頁數值頗高)。
l 內容的關鍵字:我想就Facebook這點出息,應該是不會玩得那麼透徹,而且有時連搜尋個專頁名稱都碰壁,何況內容。(2013.06.13更新說明:蘋果日報一則報導表示Facebook將新增內容關鍵字功能,但是必須使用者自行標註,非系統捕捉。)
l 專頁的社群性:當你加入一個專頁的時候,Facebook依據好友加入的專頁交叉比對出重疊性高的專頁推薦,這方面可以透過廣告投放,強化專頁的粉絲結構來加以操作
l 粉絲專頁的貢獻度Facebook的基礎還是社群,一個樂於跟粉絲互動,分享資訊的專頁,想必官方是樂見的。就目前可以知道,官方可以捕捉專頁每天的資訊量,甚至如果超過一段時間都沒貼文章,還會好心的提醒你,那麼想必文章曝光率是一個指標。

根據上述幾項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定期貼文不單單只是身為一個社群管理者應有的認知,更可能協助專頁成長。就如同搜尋引擎的蜘蛛會透過一個網站是不是“活著”來做為有效搜尋的依據,那麼已經具備偵測文章更新頻率技術的Facebook,理應也會以此判斷這個專頁是不是值得推薦。
想要經營好一個專頁,你就該從天天貼文開始著手


By 許小嚕 





facebook直接追蹤發文動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